金属3D打印工艺流程

2025
08/22
10:08:10
分享

金属3D打印并非简单的 “一键成形”,而是一套包含数字建模、材料准备、打印执行、后处理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流程,每个步骤的精度控制都直接影响最终零件的质量。


流程的起点是3D打印数字模型的构建与处理。设计师需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创建零件的精确数字模型,这一模型不仅要包含零件的几何形状,还需根据打印工艺特点进行结构优化,比如添加支撑结构以防止打印过程中零件变形。完成建模后,专用切片软件会将三维模型“切割”成数百至上千层的二维截面数据,每层厚度根据零件精度需求设定,通常在20至100微米之间。这些切片数据将作为3D打印设备的“施工图纸”,指导每一层的成形动作。


金属3D打印工艺流程

联泰科技金属3D打印成品


材料准备环节对3D打印效果至关重要。金属3D打印常用的原材料为金属粉末,这些粉末需经过严格筛选,确保颗粒大小均匀、球形度高且杂质含量低。不同材料的粉末特性差异显著,例如钛合金粉末流动性较差,需在存储和输送过程中保持干燥;而铝合金粉末易氧化,通常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处理。在3D打印前,粉末还需经过预热或筛分,去除可能存在的结块,保证铺粉过程的均匀性。


打印执行是流程的核心环节,其核心原理是 “逐层堆积”。设备启动后,密封的3D打印舱内会先充入惰性气体(如氩气),将氧气浓度降至极低水平,避免金属在高温下氧化。随后,铺粉装置将一层金属粉末均匀铺设在工作台上,高能激光或电子束根据当前层的切片数据,在粉末表面进行选择性扫描。激光束所到之处,粉末瞬间吸收能量熔化形成熔池,冷却后凝固成与该层截面形状一致的金属层。完成一层打印后,工作台会精确下降一个层厚的距离,铺粉装置再次铺设新的粉末层,重复上述熔化凝固过程,直至所有切片层完成堆积,最终形成与数字模型一致的立体坯件。整个3D打印过程中,设备会实时监测激光功率、扫描速度、舱内温度等参数,一旦出现偏差便自动调整,确保每一层的成形质量。


3D打印设备厂家

联泰科技金属3D打印成品


3D打印完成后,坯件并非直接可用,还需经过一系列后处理工序。首先要去除坯件表面附着的未熔化粉末,这些粉末经过筛分后可重新利用。对于3D打印过程中添加的支撑结构,需通过机械切割或电化学腐蚀等方式去除,避免损伤零件本体。随后,多数零件需要进行热处理,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,消除打印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,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——例如某些合金经过时效处理后,强度可提升30%以上。对于表面精度要求高的零件,还需进行打磨、抛光或精密加工,使表面粗糙度达到设计标准。部分特殊零件可能还需要进行渗透检测或力学性能测试,确保无内部缺陷且性能达标。


3D打印设备厂家上海联泰科技

联泰科技金属3D打印成品


整个金属3D打印工艺流程的周期根据零件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,小型精密零件可能需要数小时,而大型构件则需数天。各环节的参数设置需要根据材料特性和零件要求进行精准匹配,例如高温合金零件的打印需要更高的激光功率和预热温度,而钛合金零件则对惰性气体纯度要求更严格。这种系统性的流程控制,使得金属3D打印既能实现传统工艺难以完成的复杂结构,又能保证零件的力学性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,为制造业提供了灵活高效的生产解决方案。